她本应是牛仔,2018
"在最新系列作品中,安雅·尼埃米延续了对自我的探索。这次她将镜头转向了被约束的、循规蹈矩的生活。主人公发现自己日日被困在同一条粉色的裙子里,但她实际上想要成为一个穿着流苏和皮革的牛仔,在西部旷野纵马驰骋。通过这一系列层次丰富、可多角度解读的创作,尼埃米献上了她迄今为止最具政治意味的作品。
""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是真的去做一个牛仔,而是关于想要成就另一个自我""。"
从未存在过的女人,2016
"《从未存在过的女人》的灵感来源于Eleonora Duse ,一位在20世纪初与Sarah Bernhardt比肩的知名意大利演员。与外向的Bernhardt相反,Duse是一个内向的、注重隐私的人,她极少接受采访。有一次,她对着一个咄咄逼人的纽约记者说出了她的名言:“远离舞台时,我并不存在。”
受到Eleonora这句话的启发,尼埃米在作品中扮演了一个虚构的人物。《从未存在过的女人》讲述了一个只存在于观众面前的女演员的故事,当没有人看她时,她便开始消失。
与往常一样,尼埃米独自完成创作,在她所有的照片中,她负责布景、拍摄与出镜。"
达琳与我,2014
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所阐述的,复身(the double)在我们的自我意识中有两种主要作用:首先,在初级发展阶段中、建立自我之前,作为孩童渴望多重性的一部分;其次,作为超我,即寄居在每个人心中的批判意见……《达琳和我》中,矛盾的自我之间产生的暴力想法带来了双重麻烦,这让人想起文艺作品中(角色的)自我毁灭倾向,如希区柯克的《迷魂记》中,金·诺瓦克一人分饰两角扮演的玛德琳与朱迪,以及伯格曼的《人格》中界限模糊的伊丽莎白与阿尔玛。——马克斯·霍顿
女明星,2013
请勿打扰,2011